通訊員 齊書升 李世軍
春風化雨潤桃李。 畢業(yè)于曾都一中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黃國英日前在博客中寫道:走在北大博雅塔下,總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母校后山那片清幽的花園。在這樣的校園里,我不僅豐富了知識,也時時感受到熾烈的文化熏陶。
感 召 這里山青水秀,樹茂竹挺,怪石嶙峋,徜徉在校園,“雜念漸消,雄心頓起,時時叫人猛醒,處處催人奮進”。據(jù)統(tǒng)計,該校有苗木百余種、十萬余株,園林小品8個,景點15個。 一塊塊以孝、雅、勤、實為主題的名言標牌,一幀幀以科學家、科技發(fā)明、前沿科技為內(nèi)容的文化標牌,于教學區(qū)走廊列墻而掛;一處處“熱愛和平”、“愛我中華”、“炎帝神農(nóng)”的文化墻,一座座寓意類、紀念性文化雕塑,一面面主題宣傳櫥窗、展牌,于休閑廣場、后山花園等區(qū)域應運而生。班級有勵志班訓,寢室有寢室銘,教學樓臺階立面粘貼有愛國、感恩類名言,道路兩邊的灌木叢擺放有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潔美校園、儒雅相伴”警示語標牌,每一塊門牌和每一張學生證上印有“好學力行,臻于至善”的校訓…… 美麗風光與厚重文化,猶如一縷縷生機勃勃的陽光,照亮了校園的每一處角落,也照亮了每一個曾都一中人的心靈。
示 范 “老師好!”“請出示學生證!”“同學,請注意交通安全!”在校門口,兩列身披“文明禮儀”字樣紅綢綬帶的學生,對過往的每一個老師、同學微笑著,招呼著。 “每次出校門,聽到同學的禮儀問候,我都很感動,不自覺地也禮貌起來……”小黃同學說。 該校在校園的十個要道口設立文明崗,由學生站崗示范、提醒、監(jiān)督,教師協(xié)同管理,讓學生在文明崗中示范他人,成就自我。 為了讓學子們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有“樣兒”可學,有“范兒”可依,該校年年大張旗鼓地進行“感動校園十大學子”、“優(yōu)秀學生干部”、“校園之星”、“魅力女生”、“禮儀之星”等評選,一大批優(yōu)秀學子由此脫穎而出,并深刻影響著身邊人。 激 勵 “媽,林洪兵導師又找我談話,還不是因為您的女兒我又被評為模范公民嘛!”高一(12)班的馮千千同學驕傲地向家長匯報自己的進步。 原來,該校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讓師生結(jié)對子,每一個老師指導5--8名學生,全程監(jiān)管孩子的學習、生活,定期與學生交心談心,努力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同時,為了讓孩子進步“看得見”,學校制定了《曾都一中學生道德品質(zhì)與公民素養(yǎng)百分制考核方案》,從道德品質(zhì)和公民素養(yǎng)兩大方面細化為50個扣分觀測點和50個加分觀測點,對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量化激勵,月月評選模范公民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