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隨州網 首頁 生活 其他 查看內容

難忘那次挑柴經歷

2013-1-18 09:35| 原作者: | 查看: 10631| 評論: 0|發(fā)布者: 霏霏|來自: 隨州日報

    邱俊老人說,四十多年前,我和幾個伙伴靠賣柴掙點錢。最后的一次挑柴經歷讓我很是難忘,那次有多戶人家?guī)椭宋覀,如今回想起來,還想再跟他們說聲 “謝謝”。
    ■講述人:邱俊 年齡:62歲 職業(yè):退休人員 采訪人:本報記者許靜 采訪地點:隨縣安居鎮(zhèn)

    1 和伙伴們去大山尋柴
    那是1967年秋天的事了,我當時還是17歲的少年,充滿著熱情和干勁。雖然每天都要干活,但家里還是窮困得緊。
    那幾天總是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我的心情也像下雨,因為家里都快揭不開鍋了,看著奶奶和母親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就想去做點什么補貼家用。我有兩個好朋友,李祖元和魏紹明,他們和我同年,我就去找他們,商量干些什么好。李祖元說,他的舅舅在大理山那邊住,離我們以前尋柴的地方只遠上十多里路。我尋思著,我們挑柴到過的最遠地方往返得上百里,一天可以趕回家,如果往返只多上20多里,應該也能趕回。就這樣,我們三個約定,第二天吃完早飯后就出發(fā)。
    第二天臨出門前,奶奶和母親再三叮囑我小心。在約定的地點我們三個會合了,都只帶著扁擔和繩子,盡管下著雨,我們卻連帽子都沒戴。我還算細心,身上帶了一塊錢,這一塊錢在此后可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呢。三個少年就這樣往西邊大山的方向走去。走過幾條小河,走過陡峭的山巖,經過許多個小山坡,通過山腰里曲曲彎彎的羊腸小道,不知走了多遠,快到天黑時才走到李祖元的舅舅家里。當時,一踏進屋門,我的身體一下子就放松了,對小李的抱怨也煙消云散,畢竟路程比我們想象中要遠得多,要難得多,一天往返的計劃泡湯。
    小李的舅舅家有很多柴,他讓我們不用尋柴了,到時候直接從他家挑一些就行。我們本來想第二天挑了就走的,可是雨還在下著,小李的舅舅說不放心我們,讓我們在他家住。下了三天雨,我們呆了三天。那時候農村可不像現在,在一個家里吃點飯算不得什么,每個月一家的基本口糧才十多斤,一些糧食得靠掙工分,一般都不夠吃,可我們三個小伙吃了三天,他們一家人得吃幾個月的菜才能省下來。我們實在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商量著不管明天下不下雨都要走。

     2 開始了挑柴返程之旅
    上天并沒有可憐我們,第四天還是下著雨,不過小了許多。我們三個人就決定挑少一點,本來能挑60斤,我們就捆了約50斤的柴。小李的舅舅拗不過我們,只得放行。走到半路上,我們說從一個山寨上走,可能要近一點。走進山寨頂時,山頂還在起云,我們鉆進了白云里,如同騰云駕霧般,一丈開外,什么都看不見。出了寨門沒多遠,便是懸崖,懸崖下深不見底,我不由打了個冷戰(zhàn)。我們只好又往回走,轉來轉去發(fā)現又轉到了開始的懸崖處。這時,我們外面的衣服都被雨水淋濕了,里面的衣服也被汗?jié)窳,渾身冰涼,又凍又餓。我說不能再走了,又看不見,再走還會轉回來,現在只有找路先下山,找到村子問人該怎么走。
    我們找了一條下山路,在一個山洼里,住著幾戶人家。我問一戶人家的女主人這里什么地方,往安居怎么走。那家女主人說了,我們又紅著臉說肚子很餓,想在她這里吃點飯。女主人很爽快地答應了,她燒燃灶,舀水下米,切了幾個蘿卜燜在鍋里面,飯好后我們一人吃了兩碗,把衣服烤了烤?吹教旌诹耍覀冇盅肭笏煌,她便用稻草鋪在地上,放了被子,我們和她的兒子擠在一起睡了一晚。早上起來,女主人又用蘿卜燜了一鍋飯,我們謝了她,挑上柴又繼續(xù)往回走。
    走啊走啊,肩膀磨破了皮,腳上都起了泡,也不知走了多遠,到了我們來時經過的一條小河溝了。來的時候,還能踩著石頭過,現在水中已不見了石頭的蹤影,平時能走的路也被四五丈的水隔開了。我們到處看。沒有村子沒有人,河溝全是漲的水。怎么辦呢?幸好這時雨已停了,上面約十丈開外,有一堵水的堤壩,靠近對面的山崖,有一個沖開的口子,去一看,口子約有三米,靠這邊約一米的水中有一塊裸露的石頭,我們試了一下,可以先跳上石頭,但望著湍急的河水,空著手也不敢跳過去。我們只得先把柴解散往對面扔,然后將扁擔插在水里,借力跳過去,然后再把柴捆好,挑著走。

    3 我們終于回到家里了
    又不知走了多遠,我肚子餓得直冒冷汗,商量著說到村里找人家買點飯吃,結果一問才知道他們兩個一分錢沒帶。到村邊看到一間屋子,一個約三十多歲的男人在低頭擦鍬,我們上前跟他說,挑柴餓了,想把你的飯買點吃。他頭也沒抬,說筲箕里有飯,你們自己熱著吃。沒有菜,我們也吃得香,一人吃了兩碗。吃后,我們謝了他,他也沒說要錢,我也舍不得給,就這樣走了。
    到了漂家河了,河面上看不見渡船,只聽得對岸有人說話,隱隱約約有梢漿和竹篙打水的聲音。我們大聲喊,也不見船過來。眼見天又要黑了,我們喊得聲嘶力竭,幾近絕望,忽然聽到說話聲,不一會聽到了漿打擊水面的嘩啦啦聲,慢慢地船終于到了我們眼前。我們喜出望外,等船靠岸,下了幾個人,我們把柴挑了上去。撐船的人說,三個人一元錢。我們說,不是一個人一角錢嗎。他說,平時一角,漲水兩角,現在水大,三個人一元,不是生產隊里要送人過來看瓜,你們再怎么喊,我也不會過來。我們再三央求,他說,不給錢就下去。我們商量了下,不坐渡船的話,要彎很遠,怎么也不可能在當晚到家。沒辦法,我拿出了身上唯一的一元錢。
    過了河,天已經黑了。我們又走了很長時間,終于快要到家了。李祖元到附近親戚家了,我和魏紹明繼續(xù)往家走。天黑透了,摸黑走路還負著柴,走在田埂上,深一腳,淺一步,真正是丟了舍不得,挑著又嫌重?偹阕叩芥(zhèn)街上了,人們都已經睡覺了,我們咬著牙歪歪扭扭地回到了家。奶奶和母親看到我的樣子,心疼得不行,母親掉著淚念叨著“總算回來了”。那晚我睡得很熟很熟。
    那時我們挑的濕柴市值兩分錢一斤,李祖元和魏紹明后來每人還了我三角三分錢。
    從那以后,我們再也沒去挑過柴了。幾十年的光陰就過去了,原來年輕這經歷不當回事,現在老了,才覺得欠了幾家人的恩情。我曾查過地圖,可那些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不管怎樣“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我還是想向大理山腳下東南面那些人家當面說聲“謝謝”。

編后語:
    一段難忘的經歷,再現了過去的艱苦歲月,更顯現了人性的善良與光輝。無論在哪個年代,善良是永不過時的,而懂得感恩也是必須的。只有如此,人與人之間才會和諧而溫暖。

路過

雞蛋

雷人

握手

鮮花

最新評論

熱門資訊
公益志愿
    一周熱門團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