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隨州網 首頁 文化 隨州史話 志史 查看內容

李白與隨州(2)——隨州紫陽道人助李白成“詩仙”

2014-3-25 17:22| 原作者: 隨天隨地| 查看: 104140| 評論: 3|發(fā)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李白為何被稱為“詩仙”? 一說天寶元年(742年)時年42歲的李白應召入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即訪謁文壇名流賀知章,拿出《蜀道難》來請教。據說賀知章讀完十分驚嘆,稱之為“謫仙”(下凡的仙人),后人因此 ...



李白為何被稱為“詩仙”?
       一說天寶元年(742年)時年42歲的李白應召入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即訪謁文壇名流賀知章,拿出《蜀道難》來請教。據說賀知章讀完十分驚嘆,稱之為“謫仙”(下凡的仙人),后人因此之故沿稱其為“詩仙”。      另一說李白一生受道家和道教思想影響較大,其詩風透出飄逸瀟灑、超凡脫俗之意境,所以李白才有“詩仙”之美譽。
      而對李白影響最大的道家莫過于隨州紫陽道人。
     胡紫陽,生卒年不詳。俗姓胡,道號紫陽。8歲時隨母到仙城山(今現(xiàn)光山。位于隨州市西南30千米處)朝拜,萌生出家修道之念。9歲那年正式出家修道。12歲時修道家內丹之學,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古代的一種呼吸養(yǎng)生方法,同吐納相似)。20歲游歷衡山,拜茅山宗天師李含光為師,成為道教上清派第十四代弟子。胡紫陽學成回隨州后,在仙城山(今現(xiàn)光山)苦竹院建餐霞樓,談經修道,聲名遠播,終成一代大師,以至于“稟訓門下者三千余人”(包括著名道家人物元丹丘),并與慕名前來習練道法的李白“結神仙交”。
     史載725年〔開元十三年)五月,李白在江陵(今湖北荊州)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647-735年,法號道隱,上清派第十二代傳人)相遇,司馬承禎夸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見李白《大鵬賦·序》)。從此李白對求仙方外更加情有獨鐘,并寫作了《大鵬遇稀有鳥賦》(后改為《大鵬賦》)以自勉。
     兩年后的727年(開元十五年)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遇見了好友元丹丘,元丹丘是李白早年在蜀中認識的道友。經元丹丘推薦,李白拜訪了元丹丘老師胡紫陽(司馬承禎的再傳弟子)。
     據說李白在隨州跟胡紫陽學道,盡得精髓,漸入佳境,特作《題隨州胡紫陽先生壁》一詩感激。期間,李白向胡紫陽吐露心事,很想向已故宰相許圉(yu)師(為武則天時宰相)的孫女求婚。胡紫陽獲悉后,前往安陸與前任安州(安陸)都督馬正會一道去許紹(許圉師之子)家求婚。728年(開元十六年)秋,李白與許圉師孫女結婚,入贅許家。先后生女平陽,生子伯禽,夫婦相敬如賓,直至738年(開元二十六年)底許氏病故。這是后話。
    公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應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期間在洛陽結識元演(字煙子,時任亳州參軍)。734年(開元二十二年)冬,李白、元丹丘、元演三人一同至隨州,胡紫陽對于李白三人到來十分高興,當晚在餐霞樓為他們洗塵接風,隨州最高級別的行政官員漢東太守也來作陪。席間,胡紫陽吹笛,并邀請李白吹玉笙,漢東太守則起舞弄影。那天晚上,李白不但喝得爛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橫眠枕其(太守)股”了。然而太守對此則不以為忤,還脫下錦袍給他蓋上。數(shù)年后,李白寫下《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記其事。這年冬,元演提出要到仙城山隱居,李白為其送行,并特意寫《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一文,表達自已同元演向胡紫陽學道的特殊情感。
   天寶初年,道教受到崇尚,唐明皇聞聽胡紫陽之名,下詔召胡紫陽入宮問詢道法,胡應答自如,獲玄宗贊賞,宮中威儀帶著皇上的聘禮,請紫陽先生為西京太微宮使,他多次推辭,后迫于皇帝詔書,只得入宮。      當時聚集在京都的一些術士大搞斂形匿影、吞刀吐火的幻術,紫陽先生對此不屑一顧,每天只和弟子們講述《道德經》,剖析它的要旨。他反對東漢魏伯陽服丹成仙之說,駁斥了種種謬論,自然遭到一些術士的反對和排擠。他本不想留在宮中,便以有病為由,奏請皇帝同意,回歸故里。臨別時他自祭說“神將厭予,予非厭世”。在他走時,王公卿士送及龍門。當他走到葉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在王喬祠堂停留時,兩眼突然向上好像看到了什么東西,“泊然而化(死亡)”。更奇怪的是,他去世時,“天香引道,尸輕空衣”。當他的尸體運回隨州時,看起來依然像活著時候一樣。漢東太守裴公親自在郊外迎接,全城轟動,每天有上萬人前往觀看。當年農歷十月二十三日,胡紫陽葬于城東的新松山,享年62歲。
  胡紫陽去世后,李白受托撰寫了《漢東紫陽先生碑銘》,稱“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節(jié)。書不盡妙,郁有崩云之勢;文非夙工,時動雕龍之作。存也,宇宙而無光;歿也,浪化而蟬蛻”。李白還稱“予與紫陽神交,飽餐素論,十得其九”,為此“篆石頌德,名揚八區(qū)”。

路過

雞蛋

雷人

握手

鮮花
發(fā)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呆萌 2014-3-25 14:45

恭喜,您的帖子被推到首頁啦!
引用 隨天隨地 2014-3-27 14:06
李白眼中的紫陽道人

     與李白的交往并對李白的道家思想產生了至為深刻的影響,是紫陽道人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的重要原因。     李白是詩人,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和行徑。他接受了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這是非常自然的!俺跆迫(高祖、太宗和高宗)崇道抑佛”,武則天利用道教,和唐玄宗推崇道教,這就使道教在李唐之時逐漸成國教。修道成仙,風靡天下,王子皇孫,達官顯貴,平民百姓,皆以學道為榮。還在五歲時,李白就能誦作為道教的術數(shù)技藝和修煉的符篆功法的“六甲”,也就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對道術產生了興趣。
     李白的更高層次的道術思想,是從胡紫陽而來的。據有關資料顯示,二十歲后的李白,開始了他的道教社會活動。曾上戴天山訪道,但結果是“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二十五時,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順江到達江陵,遇上了年近八十的天下名道司馬承禎,二人結為至密道友,但不久分別。二 十八歲他開始了時暫居安陸。4年后,又開始北上到洛陽嵩山學道。為他傳道的就是至密道友司馬承禎的三傳弟子——嵩山道士元丹丘。他是茅山派第七代嵩山傳人。李白在嵩山學道三年多,不僅得到元丹丘無微不至的關懷,而且也學到了一些道教高級秘訣;蛟S是通過元丹丘,李白耳聞了隨州胡紫陽,具有更高深的道術。為了達到更高的道境,他離別元丹丘,遂“入神農之故鄉(xiāng)”,欲“得胡公之精術”,這就開始了李白與紫陽道人的神仙之交。
      在《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一詩中,李白描述了他與胡紫陽神交的情形:  
   紫陽之真人,      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李白吹玉笙,太守醉起舞,最后,他醉眠在太守的大腿上,而太守則用錦袍覆蓋著李白……這里沒有官尊禮數(shù)之束,有的只是仙樂鳳鳴,這等暢快淋漓的神仙交體現(xiàn)了道家有絕對精神自由!李白回憶說,他“與紫陽神交,飽餐素論,十得其九。弟子元丹邱等,咸思鸞鳳之羽儀,想珠玉之云氣”,為此“篆石頌德,名揚八區(qū)”。
      紫陽的高深道術拆服了李白。也使他對胡紫陽產生了這樣的評價:“漢東之國,圣人所出”,但自神農、季梁以后,隨州地區(qū)就沒有出現(xiàn)一個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了,可謂“無一物可記”,直到出現(xiàn)紫陽先生,隨州地區(qū)才算彌補杰出人物的歷史空缺。他視紫陽為季梁之后的隨州又一文化名人。天寶初,62歲的紫陽道人去世了。悲痛之余的李白親自為之撰碑銘,稱:“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節(jié)。書不盡妙,郁有崩云之勢;文非夙工,時動雕龍之作。存也,宇宙而無光;歿也,浪化而蟬蛻”。
      這個評價難免有溢美之詞,但是在當時一個道人能得到渾身傲骨的李白的如此評價,也可見他在當時以及對李白的影響之大。
引用 泊淡 2025-2-16 14:23
武漢是洪山區(qū)有個紫陽路路牌緣于此,還有寶通寺與洪山區(qū)這類地名都源于隨州的源頭!

查看全部評論(3)

講述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四)
城東舊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歷經一年多漢口孤兒院的艱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時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三)
第三章 母子漢口逃難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現(xiàn)實,及鄉(xiāng)鄰們各種共產黨革命傳聞,給寄居外婆家的母親一...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二)
開篇以〖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為題.以兩個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節(jié)點為引,寫【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專欄
個人專欄建設中…
隨網文化頻道近期將推出個人專欄,歡迎推薦或自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