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wǎng)

標題: 痛心!4天3起溺水事故5人不幸溺亡 [打印本頁]

作者: 扌高扌高    時間: 2014-8-6 08:33
標題: 痛心!4天3起溺水事故5人不幸溺亡
溺亡,溺亡,又是溺亡!從7月31日至8月3日,短短的4天時間,隨州就發(fā)生了3起溺水事故,5人不幸殞命水中。令人痛心的不幸事件,再次警醒世人。
■事故一
小孩不幸溺水 家人救援溺亡
時間:7月31日  上午地點:隨縣萬福店鎮(zhèn)  后果:3人溺亡
    7月31日上午11時許,隨縣萬福店鎮(zhèn)發(fā)生一起悲劇。一名9歲男孩下水玩耍,不慎溺水,他的姨媽和有孕在身的媽媽接力下水救援,但都沒能爬起來,3人不幸溺水身亡。
    據(jù)了解,9歲小孩寧某在該鎮(zhèn)一廠區(qū)大門口西側(cè)的水塘邊玩水。由于水邊泥土松軟,坡也很陡,男孩不慎滑入水中,在水中掙扎了半天,也沒有爬上岸。
    見兒子落水,媽媽張紅(化名)急得不行,由于有孕在身,姨媽張方(化名)先跳入水塘中,想救起寧某。同樣由于池塘坡度過陡,且水太深,張方?jīng)]能爬起來。見狀,不會游泳的張紅也跳入池塘中,試圖救起兒子和姐姐,結(jié)果自己也沒能上岸。
    等遠處村民發(fā)現(xiàn)3人落水前來救援時,3人已全部溺亡。
    親屬介紹,3名死者系親屬,加上張紅腹中的胎兒,一共4條鮮活的生命被池塘無情地奪走。
■事故二
3人水庫游泳 1人再沒上來
時間:8月2日下午  地點:高新區(qū)淅河鎮(zhèn)馬鞍山水庫  后果:1人溺亡
    8月2日下午天氣炎熱,李某、蔡某、葉某好友三人相約至馬鞍山水庫游泳,卻沒想到其中一人竟“一去不回”。
    4日下午,在馬鞍山水庫,F(xiàn)場一名市民說,前天有一個小伙子在水庫里游泳,后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人就沉了下去,110的工作人員過來救援了很久。
    淅河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當天下午4時左右,派出所接到報警趕到現(xiàn)場后開始打撈,由于水庫深,地形復雜,直到3日下午才將小伙的尸體撈上來。
    據(jù)介紹,死者是隨縣三里崗人,現(xiàn)年21歲。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水面已經(jīng)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馬鞍山水庫管理人員說,等傍晚涼快了人就多了。雖然水庫管理處在護欄上寫了很多“禁止游泳,注意安全”的標語,工作人員也會巡邏,但很多市民不聽勸告,貿(mào)然下去游泳。
    馬鞍山水庫管理處處長劉金波提醒市民,水庫坡度大,水下地形復雜,請市民不要下去游泳,以免發(fā)生意外。

■事故三
3人酒后下湖 1人沉入水底
時間:8月3日凌晨2時許  地點:隨州文化公園  后果:1人溺亡
    8月2日是七夕情人節(jié),在城區(qū)上班的聶某、張某、李某晚10點下班后相約到一家燒烤店吃燒烤,喝了不少啤酒。
    因天氣炎熱,3人便于3日凌晨1時許來到文化公園的湖邊,脫了衣服下水游泳。三人相約游到湖對岸,結(jié)果蔡某游到中間時體力不支,提出返回。
    蔡某在返程的時候,李某和張某繼續(xù)向前游。不一會,突然聽到蔡某大呼救命,兩人趕緊向呼叫聲方向游去。因天黑,湖面一片漆黑,兩人沒有找到蔡某,也再沒有聽到呼救聲。
    隨后兩人趕緊上岸報警,隨州高新區(qū)公安分局民警介紹:“接到報警后聯(lián)系上消防部門立即出發(fā),到達現(xiàn)場立即開著摩托艇下水去搜救,由于水比較深,同伴不知道具體落水方位,直到3日上午才把溺亡者的尸體打撈上岸。據(jù)確認,死者是萬店人,現(xiàn)年24歲。
    文化公園人工湖邊設(shè)立了多塊“禁止游泳”的牌子,也有保安巡邏,可有些市民不聽勸告,強行下水游泳,有的保安甚至因勸阻下水游泳被打傷過。
    民警提醒,文化公園人工湖湖水不是循環(huán)水,水質(zhì)并不適合游泳,而且湖水很深,最深的地方達到5米,請市民不要忽視了自身的安全,貿(mào)然下水游泳。
小貼士
溺水后怎么辦?
    看到有人溺水,千萬別一個人盲目地下水救人,要考慮當時河水的情況和自身的游泳技術(shù),以免自身也發(fā)生意外。
    首先要大聲呼救,尋求旁邊的人幫忙。如果水流湍急,無法有效施救,第一時間撥打110和120報警電話。在附近尋找長的竹竿或者樹枝,用竹竿一端伸向落水者,將其拉上岸。如非要下水搶救時,救護者為防止溺水者抱住自己,一般應該從背后接近溺水者,兩手推住溺水者的髖部,迅速將其拖上岸。
    上岸后,如果發(fā)現(xiàn)溺水者停止了呼吸,應該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泥沙、雜草,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在救護車來之前可做人工呼吸。


作者: 笑著殘忍的擁抱    時間: 2014-8-6 08:48
我不會游泳,所以我看到了也就只能喊人來幫忙
作者: 蘭昕貿(mào)易    時間: 2014-8-6 08:53
哎,看著心痛!我都10多年沒到河里游泳了
作者: 扌高扌高    時間: 2014-8-6 09:29
笑著殘忍的擁抱 發(fā)表于 2014-8-6 08:48
我不會游泳,所以我看到了也就只能喊人來幫忙

╮( ̄▽ ̄")╭
作者: 文武雙全QQ    時間: 2014-8-6 09:42
所有能在水中漂浮的物品都可以作為施救的用具。
作者: hotnow    時間: 2014-8-6 10:05
淹死的都是頭腦發(fā)熱的人。。。
作者: 熟悉的陌生熱    時間: 2014-8-6 10:55

作者: 五月天    時間: 2014-8-6 11:10

作者: 市長    時間: 2014-8-6 11:12
鳩集,怎么回事啊
作者: 心魔公主    時間: 2014-8-6 12:14
年年都犯同樣的錯!
作者: 漂泊的隨州人    時間: 2014-8-6 12:28
不會游泳
作者: 幻想夢    時間: 2014-8-6 15:05

作者: szhfgs    時間: 2014-8-6 15:24
淹死的都是自稱會游泳的
作者: 我愛路路愛我    時間: 2014-8-6 16:53
no zuo no die
作者: 小慌慌    時間: 2014-8-6 19:49
所以說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還是去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游泳吧。
作者: 清心可以    時間: 2014-8-6 21:14
胖胖愛睡覺 發(fā)表于 2014-8-6 19:49
所以說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還是去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游泳吧。

胖胖愛睡覺,睡覺成胖胖
作者: 銀行保安    時間: 2014-8-6 21:21
安全才能回家!
作者: spray    時間: 2014-8-6 22:05
文化公園...
作者: ゛神馬請叫我浮云ヾ    時間: 2014-8-6 23:03
人死了誰也無法預料,但是活著的人很痛苦!
作者: zhuzhao    時間: 2014-8-7 09:15
真是悲劇啊
作者: 路邊草    時間: 2014-8-7 11:03
夏天的悲劇........
作者: 靜靜聆聽    時間: 2014-8-7 14:32
前幾天聽說了,悲劇呀!
作者: 2590108252    時間: 2014-8-7 18:31
劃不來、、、、、、、
作者: 諾~言    時間: 2014-8-7 18:42
花點錢到游泳館去游泳還是安全些。在水庫池塘游泳太危險!
作者: 路過人生    時間: 2014-8-7 19:27

作者: 生死與共    時間: 2014-8-8 09:38
文化公園。
作者: 夢FINE    時間: 2014-8-8 15:43
還是花點錢去市內(nèi)游泳館吧  家長們夏天還是多花點錢給孩子去市區(qū)游泳館玩兒
作者: 幽谷百合    時間: 2014-8-8 17:52
不會游泳,所以從來都不敢去深水里玩。
作者: cabby001    時間: 2014-8-9 00:54
應該每個水深的地方岸邊都得有長繩子
作者: 來啊打我啊    時間: 2014-8-9 11:06
善泳者溺于水
作者: sz-houzi    時間: 2014-8-9 14:49
每年的夏天都格外多
作者: hsx春天的故事    時間: 2014-8-9 17:54
     救子心切,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溺水時救人,前提是自己必須會游泳,救人時必須方法得當,反之傷害將增加。
作者: 我喂自己袋鹽    時間: 2014-8-10 12:05
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人
作者: shejm    時間: 2014-8-10 15:48
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旱鴨子飄過
作者: shejm    時間: 2014-8-10 15:48
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旱鴨子飄過
作者: 方寸山的風    時間: 2014-8-10 15:57
就在我上班路上小孩掉水里,然后倆大人救,全溺亡
作者: lyt    時間: 2014-8-10 17:46
同樣的悲劇為什么年年重演?
作者: 小慌慌    時間: 2014-8-11 12:12
清心可以 發(fā)表于 2014-8-6 21:14
胖胖愛睡覺,睡覺成胖胖

現(xiàn)在不胖了 所以俺改名了 哈哈。
作者: 九兒    時間: 2014-8-13 09:26
十幾歲的時候在白云湖也掉到沙坑里面去了,被一個不認識的人抓住頭發(fā)拉了出來。
作者: 幸福,還有多遠    時間: 2014-8-13 12:00
叫你別去你非去,結(jié)果哈哈。人沒了




歡迎光臨 隨州網(wǎng) (http://m.khc55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