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輔仁,隨縣澴潭廖寨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三期常會(1922.10——1924.11)參議院參議員。
網(wǎng)摘其人其事:
教宗決心派遣駐華大使,主要是為了中國的傳教問題,不久教宗本篤十五在1919年11月30日頒布了“夫至大”通諭。在中國教會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上,教宗為了中國問題而發(fā)表通諭是第一次,它不但促進了中國教會的自主意識的高漲,也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對法國政府干涉中國教務的不滿!胺蛑链蟆蓖ㄖI對中國教會的自主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宗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凡本籍鐸曹,治理頗敷,學術頗優(yōu),而于本位圣召亦足以相稱,然后人謂其地傳教之功業(yè)已慶告成,教會之根基已然確定!边@正本清源的說法,正點中主客關系顛倒的中國教會的癥結(jié)所在,馬相伯在北京以自己的渠道覓到通諭的原本,用他公認的古雅而準確的文字翻譯了這長篇通諭,還自費刊印出版,題名為《教宗本篤十五世通牒》。
1922年11月,教廷首任宗座代表剛恒毅(Bp.Celso Costantini)抵華。他所帶來的庇護十一的諭令說:“按中國公教傳布已廣,所立宗座代牧區(qū)及宗座監(jiān)牧區(qū),亦已甚眾,……特俯順該處多數(shù)主教之請求,欽定一駐華宗座代牧使職,……至其權限,著以中國五大教區(qū)及其所屬島嶼,悉隸屬之!酝谧ǖ渎闪罴捌渌c此諭相反之條例,一并申明作廢!痹趪H輿論和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該諭令得到執(zhí)行。中國天主教終于開始了自立門戶,進入自我發(fā)展時期。當年,馬相伯和英斂之、廖輔仁一起發(fā)起集資運動,購贈北京定阜大街三號為宗座代牧臨時公署,后又買定乃茲府甲六號的恭王府為正式公署。1929年,馬相伯作《教廷使署志》,使署是中國教會本土化的一座象征性工程,馬相伯為此大廈的建設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