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分會文庫月刊(試刊十五) 刊首語 2014年的八月,雖說是進入秋天,但從實際溫度來看,還是夏天的表現。而隨州陳拳愛好者,還是熱情澎湃,一如既往:晨練時間提前到場;晚練時間到了卻一個個不愿離場。仍然在“夏練三伏”。正是這種堅持,一部分拳友有了收獲,或是對太極拳有了新的認識,或是對自己身體有了明顯地體質改善,或是對某一個太極招勢的動作完成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可喜可賀,希望百尺竿頭,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九月份有更大的收獲。 正是為了幫助大家能有更大的收獲,我們正在聯(lián)系陳有則總教練來隨州舉辦《湖北隨州陳拳(尊古架)的第三期提高班》,預計九月底正式舉辦,規(guī)模同2013年和2012年,唯地點改在神農公園雙龍寺練功場。希望廣大拳友珍惜這最后的一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 2014年的九月,是仲秋時節(jié),也有中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當然希望拳友們在處理好家庭關系的同時更同拳友們一塊兒習拳一塊兒交流,既提高了拳藝又融洽了氣氛和增強了感情,保持現在的練拳氛圍。在收獲大自然的恩賜的同時,更收獲拳友之間的溫暖。當然太極拳的修煉講究順勢而為,進入仲秋,雖說是收獲和享受的季節(jié),還是要注意一個“度”。不能好吃的吃個死,好玩的玩起來沒有節(jié)制。同時仲秋之后,天氣簫殺開始,所以,在積極參加太極拳運動的同時多做“藏”的練習較好。
“2014年隨州市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改在9月17號在隨州文化公園(季良公園)舉辦,有時間有興趣的愛好者,可以前往參觀學習。 陳拳八個特點之五 腰脊帶頭、內外相合的節(jié)節(jié)貫串運動:太極拳的所有動作既要求一動全動,又不能單純地左右平旋或單純地上下、前后運動,而必須將腰脊聯(lián)合起來,使運動路線形成一條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間曲線。只有通過腰脊為中心,才能使周身九大關節(jié)(頸、脊、腰、胯、膝、踝、肩、肘、腕)節(jié)節(jié)貫串;只有九大關節(jié)依次貫串地運動起來,才能對內臟產生“按摩”作用,只有九大關節(jié)依次貫串地運動起來,才能增強關節(jié)防止退化,只有九大關節(jié)依次貫串地運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內外兼修,達到太極拳的健身養(yǎng)生之目的。 (詳見《陳式氏太極拳》(沈家楨 顧留馨著)第37頁)。 陳氏太極拳修煉要旨(六) 身練拳須練“腿”。 拳論講:“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說 明了太極拳進退的變換,發(fā)勁的根源和周身的穩(wěn)定.主要在于腿部。腿部的姿勢直接關系著周身姿勢的正確與否。對于腿部的要求是:圓襠、開胯。這樣的姿勢不但可以保證進退靈活,而且對氣沉丹田也很有幫助。再則,膝蓋應微屈,與涌泉穴上下對照,不能外露,不要東倒西歪,不然就會像房子的頂梁柱不正,房子就有倒塌之虞。腳趾、腳跟要抓穩(wěn)地面。大腿根應該放松,會陰部在定勢時上提內收,既保證氣沉丹田,又使兩條腿的兩張小弓形成一條大弓。腿法要求在移動時,既穩(wěn)重又靈活,做到輕靈自如。 (隨州分會 李金山整理)
|